福鼎白茶史: 巽城茶站
开云娱乐官网下载 首页 个人中心
下载APP 下载APP
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

福鼎白茶史: 巽城茶站

每年清明节前后,巽城茶站便热闹起来。车间内堆积如山的茶叶,轰鸣作业的机器,以及一旁工人忙碌的身影……这一切无不昭示着茶站繁荣的景象。在巽城,像这样从事茶叶加工的茶厂共有3家,如将茶农算在内,全村涉茶人员至少达五六百人之众。

巽 城 茶 站

巽城茶站占地1577.6平方米,为单进前后两座两层的四合院式砖木结构建筑,原是清末民初巽城茶商林大钰的私宅。1950年国营福鼎县茶厂在这里设立较大规模茶叶收购站、制茶所,后为集体所有。前几年,当地一朱姓茶贩买下这栋老宅,成为茶站新主人,仍然从事茶叶加工。如今的茶站是迄今巽城最大的茶叶加工厂之一。

巽城茶站规模不算大,却是过去巽城商人制茶、贩茶的一个重要实例。据林大钰后人介绍,祖上大钰公以制茶、贩茶为业,每年制茶几百担,经巽城渡上埠,运往福州等地贩卖,因经营有方,再加上茶叶品质上乘,其“新同成”牌茶叶受到当时市场的欢迎,经多年苦心经营,积下了家业,成为富甲一方的大茶商。

巽 城 林 氏

尽管当年林大钰声名在外,时过境迁,但现在很少有人知道他的名字。然同样是巽城林氏族人,比林大钰生年较早的林嗣元却因“宁帮茶商公所,鸠资创立,并订新规,同业便焉”而彪炳史册(语见《福鼎县乡土志》)。

在众多茶商中,林嗣元无疑是位重量级人物。亦商亦儒,深得巽城人,尤其是林氏后人尊崇。据《林氏宗谱》载:“巽城林氏原居莆田涵江,清康熙年间,林汉瑜迁入巽城下井,不久,长子、次子相继迁入,并分为乾坤两房。林氏家族世以茶为业。”这为林嗣元日后经商积累了一定的资本和拓宽了贩茶门道。

林嗣元(1781—1872),字士雄,国学生,早年过嗣给伯父恒泳为子。《福鼎县乡土志》载:“天性孝友,尤笃睦谊。弟文昭,客死江苏,为扶榇归葬。”林嗣元为人平易,浩然正直,赢得族人及友人尊敬。据清人庠生陈道南写的《赠嗣元七秩寿文》中记载,林嗣元一生在苏州杭州地带经商达二十多年之久,对当时福鼎茶叶如何在众多茶叶中脱颖而出,颇有思考。遂以其人格魅力,联合同行,聚资创立宁帮茶商公所,并订立新规,为福鼎茶商赢得话语权,为福鼎茶叶在苏杭江浙一带营销打下了良好基础。

03

巽 城 茶 业 史

巽城隶属店下镇,三面倚山,一面临海,地处福鼎东南沿海沙埕港内。“兼摄五方道路,上通北渐,下属南闽,系要害之区,为行旅往必由之路”(见《何氏宗谱》)。水陆交通便利,历史上有古驿道经过,由桐山(福鼎县城)出发,经水路横涉沙埕内港,至巽城渡登陆,经巽城村,过巽城桥,历朱坑里、半岭亭、马山、缸窑、茶塘,到达秦屿,越境即可通达霞浦(福宁府治所在地)。因地理位置优越,巽城为福宁古道上重要的集镇。明清时期,古村边贸交易繁荣,盛极一时。《福鼎县乡土志》为我们还原了这样一个边贸集市景象:“……城中有市,诸村交易之场。

据史料记载,因在巽城街经营生意而发家者众,其中不乏贩卖茶叶的茶商。除了前文表述的林大钰、林嗣元等茶商外,“施仁泰”、“林长盛”等均是从巽城老街走出来的茶界重要商号。有人做过统计,旧时,在巽城这样一个不过区区五百余户的沿海村落,大大小小各色财主达19户之多。巽城老街是当地重要文化遗存之一。在这条街上,沿街商铺、祠堂庙宇等传统建筑,历史风貌清晰可见。至今我们置身巽城依然能寻找到茶商的身影。

巽城的茶产业可以追溯至明清时期,至清末民初业已成为福鼎县域内重要的茶叶交易之地。沙埕港自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开埠以来,举凡福鼎乃至邻县霞浦、福安、柘荣以及浙江的泰顺、平阳、苍南等地许多小宗货物都从巽城渡上埠下海,巽城渡遂成为沙埕港内水陆交通的重要枢纽和明清福鼎主要渡口之一,巽城的先锋人士慧眼识商机,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大力发展茶产业。清代巽城既出产茶叶,又兼海陆交通两便,渡船航运、茶叶贸易一度兴盛,适时际会清中后期中国茶叶内需和出口之发展大潮,遂成为与白琳、点头、店下、桐山并称的福鼎茶叶集散地。而巽城的茶叶作为福鼎茶叶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是通过沙埕、福宁古道源源不断输送到全国各地,乃至远赴重洋欧洲,成为欧洲人士饱餐之后的重要饮品。

抗战前期巽城茶产业进入了全盛时期,我们从周瑞光《摩霄浪语》记载的《福鼎市县茶叶厂花名册》一表中,可以梳理得出,在1941年前后巽城共注册茶厂13家,注册资本金达31300元(大约合人民币1000万元)。从这组数据中我们可以遥想当年农妇漫山遍野采茶忙,茶厂机声隆隆,挑工成群结队挑茶入埠上船的繁荣景象。

来源:华茶号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Baidu
map